- 手機定位找車位 鼓樓將率先進入物聯網生活
- 來源:東南快報 發(fā)表于 2010/6/16
在鼓樓區(qū)生活,未來只要通過網絡即可看路況、預訂停車位;在家在單位也能適時監(jiān)控小孩動向。在本屆6·18展會上,即將首次亮相的物聯網專館將重點展示我省鼓樓物聯網示范區(qū),把未來的物聯網生活展現給游客。
有專家分析未來3-5年,物聯網將全面進入人們的生活,它也將全面改變我們的生活。而作為先行先試的鼓樓區(qū),未來該區(qū)域內的居民將享受到怎樣的物聯網生活,記者首先進行了體驗。
手機能時時了解孩子新動向
工作繁忙時,您是否也想了解孩子在學校的一舉一動?今后在鼓樓區(qū)生活,只要給孩子弄個校園平安親情通,通過GPS圍繞校園設定監(jiān)控區(qū)域,通過孩子隨身攜帶的親情通,家長就能通過手機隨時了解孩子在學校的位置,通過電腦查看孩子方位的歷史軌跡。萬一遇到危險,還能在第一時間按校園平安親情通SOS鍵報警。
這項社區(qū)治安防控——校園安全監(jiān)控技術,是鼓樓公安分局利用正在進行綜合應用物聯網技術的社區(qū)安防平臺規(guī)劃設計的。今年4月份以來,實現通過物聯網技術解決社會和家長關注校園安全防控的問題,目前已有近千家庭體驗到這一技術帶來的“安全感”。
手機登錄無線福州網頁
就能看路況、找停車位
每次驅車到東街口購物吃飯,您是否總要為堵車、尋找停車位發(fā)愁?今后只要您用手機登錄無線福州網頁進入“物聯網鼓樓示范區(qū)”,點擊“視頻監(jiān)控”就能看到實時路況視頻;而點擊“停車查詢”,則能幫助您以最快速度找到停車位,并通過電話提前預訂車位。
據了解, “視頻監(jiān)控”屬于城市網格管理的擴展應用,通過無線移動視頻監(jiān)控、高空視頻等,實現了手機瀏覽鼓樓區(qū)重點道路視頻監(jiān)控,目前五一廣場、楊橋路與白馬路交叉口等路況視頻均可通過手機時時看。
“停車查詢”則是目前正在試點建設中的公共停車智能管理項目,目前已有200個智能停車位采用4種感應技術(超聲波傳感器、攝像感應、地感性傳感器、太陽能供電)試點,把實時停車位信息,通過移動網絡匯總到鼓樓公共停車智能管理平臺,并實時統(tǒng)計出城市內各停車場的車輛進出登記數據,讓人們不再為找車位而犯愁。
查詢綜合實時路況、停車位查詢及預訂等,通過智能指揮,及時分流市區(qū)擁堵車輛,使得交通順暢,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鼓樓區(qū)的交通擁堵情況?梢哉f,物聯網應用將助力城市交通。
“電子導游”陪您游遍景區(qū)
夜晚的三坊七巷很迷人,但是如果有個 “電子導游”帶路,把它掛在脖子上,插上耳機,立刻傳來“游客,你好,你現在游覽的是……”的聲音,跟隨面板電子導游圖指示,你就能暢游景區(qū)。
而且“電子導游”可感應裝置在景區(qū)的RFID傳感器,每到一個景區(qū)就可自動播放講解詞,大到三坊七巷,小到百年老店,都能聽到點對點的介紹,讓你樂開懷。
據記者了解,由物聯網技術發(fā)展而來的旅游自助導覽系統(tǒng),目前已在福州三坊七巷、烏山風景區(qū)等福州本地著名景點試點應用。如今,兩景區(qū)已布設35個RFID傳感器,設立9面二維碼導覽牌,投放45臺無線語音導覽機,平均每日租賃率達57.3%,年輕游客反響好。鎮(zhèn)海樓RFID自助語音導覽和二維碼導覽正在建設中,“6·18”之前可投入使用。
此外,物聯網鼓樓示范區(qū)還在構建低碳公共出行自行車公益租用服務。計劃首期以“西湖公園、三坊七巷、烏山風景區(qū)”為軸線進行試點建設,爭取年底投入試運行。今后市民或游客只需使用RFID-SIM卡或專用公共自行車租用IC卡,即可在各個服務站點借車與還車。
一鍵求助“電子保姆”隨時呼應
有老人的家庭,是不是經常為老人迷路而擔憂?今后只要給老人佩戴個“電子保姆”——親情通,他一按SOS按鈕,兒子兒媳就接到老人的求助消息,最快時間找到老人方位。
據記者了解,目前“電子保姆”就是鼓樓軍門社區(qū)開通應用的“社區(qū)智能居家養(yǎng)老項目”,軍門社區(qū)100位老人和鼓樓區(qū)十個街(鎮(zhèn))居養(yǎng)老服務中心的100位老人目前已得到有關部門發(fā)放的親情通定位終端和老人手機,頗受老年人的喜歡。
“電子保姆”對空巢老人尤其貼心,當一人在家發(fā)生意外時,按SOS按鈕,系統(tǒng)會將求助信息發(fā)送至社區(qū)樓長,社區(qū)工作人員將及時上門幫助,解決老人的緊急事件及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同時,SOS反應系統(tǒng)還提供了雙重保證,即呼叫社區(qū)樓長50秒未應答則自動轉至社區(qū)服務中心,有專人為其服務。
>>>>名詞解釋:物聯網
“物聯網”(The Internet of Things,簡稱IOT),通常又稱傳感網,是指將各種信息傳感設備,比如射頻識別(RFID)裝置、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tǒng)、激光掃描器等裝置與互聯網結合起來而形成的一個巨大網絡。其目的是讓所有的物品都能夠遠程感知和控制,并與現有的網絡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更加智慧的生產生活體系。
“物聯網”概念于2005年由ITU(國際電信聯盟)正式提出,當時ITU的報告將物聯網定義為:將人與人之間在任何時間和地點進行的信息交換擴展到了物體之間,從而創(chuàng)造出一個全新的動態(tài)的網絡。
美國科幻大片《終結者》描述的未來,是機器企圖控制人類的世界。而物聯網,可能會真正賦予機器“生命”。不遠的將來,人們會給物質世界的所有物品發(fā)放“身份證”,賦予它們“生命”,讓它們更具“靈性”,“懂得”怎樣與人“合作和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