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大團隊在碳基生物傳感器領域取得進展
- 來源:北京大學 #北大# 作者: 愛集微 發(fā)表于 2024/8/20
場效應晶體管(FET)型生物傳感器具有高靈敏度、快速響應和無需標記檢測等顯著優(yōu)勢,在醫(yī)療即時檢測(POCT)領域顯示出巨大潛力;诒∧ぐ雽w材料的FET,更是具有工藝兼容性好、柵控特性優(yōu)良等優(yōu)勢,因此在生物傳感器應用上被寄予厚望。半導體碳納米管(CNT)薄膜更是被證明是構建高性能FET生物傳感器的理想溝道材料,盡管有大量相關的研究工作發(fā)表,但是尚未發(fā)展成為真正的工程化技術,其主要原因是存在關鍵技術有待解決,尚未發(fā)展出CNT FET生物傳感器的完整技術鏈條,這使得碳基生物傳感器研究依然被限制在實驗室階段。
近期,北京大學電子學院、碳基電子學研究中心張志勇教授-肖夢夢助理研究員團隊,從實際應用的角度出發(fā),剖析出規(guī)模制造FET生物傳感器完整的技術鏈條需要解決至少兩個主要挑戰(zhàn):(i)發(fā)展出可靠和可擴展的制造方法,獲得批次之間的一致性,以及(ii)實現讀取微弱信號的可靠方法和可讀取封裝傳感器芯片的便攜式終端系統?朔@些挑戰(zhàn)并構建完整的技術鏈條是推動FET生物傳感器工程化的基礎,進而推動其在POCT領域的應用。
團隊逐點解決CNT材料制備、生物傳感器制造、芯片封裝和信號讀取等技術難點,打造CNT FET生物傳感器的完整鏈技術,并為其在POCT領域的應用開發(fā)堅實的技術基礎。具體而言,在材料制備上,通過改進的浸漬涂層技術制備了高質量和均勻性的隨機取向半導體CNT薄膜(圖1)。
圖1:CNT FET生物傳感器的完整的技術鏈
在器件制備上,通過優(yōu)化CNT FET生物傳感器的制備工藝,實現了4英寸晶圓碳基FET批量制備,并大幅度提升了器件均勻性,晶圓內器件性能變化系數優(yōu)于6%,晶圓間器件性能變化系數在9%以內(圖2、圖3)。
圖2:標準光刻工藝制備的CNT FET的電學特性
圖3:晶圓與晶圓之間CNT FET的均勻性
課題組進一步驗證了基于CNT FET的離子傳感器的可重復性,在每個固定的離子濃度下,所測試的傳感器(100個)閾值電壓的標準偏差在5.1 mV以內,這意味能夠通過直接測試傳感器的漏極電流來讀取待測溶液的離子濃度信息(圖4)。
圖4:CNT FET離子傳感器的性能
在此基礎上,課題組發(fā)展了CNT FET生物傳感器劃片、封裝的標準工藝流程,并專門開發(fā)了用于FET生物傳感器信號讀出的專用便攜式設備,可實現生物傳感芯片的即插即用,操作界面友好,非專業(yè)人員亦可根據簡單的說明書實現生物目標的探測。課題組還展示了通過該便攜式高效檢測系統,優(yōu)化檢測方式和數據處理方式,CNT FET生物傳感器可在空白背景下檢測濃度低至100 aM的生物信號(圖5)。
圖5:CNT FET生物傳感器的性能
該工作打通了碳基FET生物傳感器的完整技術鏈條,為推動其在POCT領域的應用奠定了技術基礎。相關成果以題為“Mass Production of Carbon Nanotube Transistor Biosensors for Point-of-Care Tests”的論文,于8月15日在線發(fā)表于《Nano letters》(doi.org/10.1021/acs.nanolett.4c02518)。北京大學電子學院2021級博士研究生劉海洋為該論文的第一作者,北京大學電子學院、碳基電子學研究中心肖夢夢助理研究員、張志勇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湘潭大學湖南先進傳感與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研究院何建平博士等人作為合作作者參與了該工作。
工作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fā)項目(No. 2022YFB320440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os. 62225101 and 62174007)和北京大學微納加工公共實驗室的支持。
- 如果本文收錄的圖片文字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24內核實刪除,謝謝!